尽管比特币存在诸多缺陷,但“比特币现象”的出现却并非偶然。网络货币的出现与普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2013年,比特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一股热风。比特币大规模进入中国,也不过数月,但却红火异常,它不仅是新闻媒体的报道热点,也为越来越多的公众所关注。由比特币“财富效应”引发的“羊群效应”,使人们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投资投机,热情高涨。尽管对比特币的质疑之声不绝,投机风险难防,且跑路骗钱案例时有发生,但比特币依然人气不减,高烧不退,直到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提请公众防范比特币风险,才使热炒“比特币现象”有所冷却。
作为网络世界的新生宠儿,比特币命运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但它引发的诸多思考,或许比比特币自身的价值更有意义。
现存国际货币体系
有待完善
比特币源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元滥发引致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不仅使世界经济备受冲击,也突显现存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存在的弊端缺陷,由此催生并扩大了以货币定量化、去中心化、自由、开放理念为特征的比特币的传播与影响。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仅仅维持着美元对内价值的稳定,却无法约束美元对外的无限量发行。美国滥用铸币权、过度举债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不仅影响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引发全球性通胀,威胁到其他经济体的发展与财富安全,使世界经济陷入危机。
比特币的应运而生,是现存货币体系无法满足国际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的客观反映,尽管比特币倡导的去中心化、货币限量发行等理念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与主体及实体经济的支撑,但却击中了现存货币体系的软肋。美元的主体地位并不能确保国际货币体系的安全稳定,美元无约束的滥发只能制造全球范围的通胀,并加剧国际经济的波动。
完善国际货币体系,至少需要建立遏制美元无限制发行的有效制约机制,保持市场信用与市场币值的相对稳定。着眼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主体,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也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网络货币或预示
未来货币的发展趋势
尽管比特币存在诸多缺陷,但“比特币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现代社会电子信息网络与经济均衡发展内在需要的产物,比特币只是这种发展趋势的较早雏形之一而已,它成为电子网络时代的宠儿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网络货币的出现与普及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比特币,也必然会有其他形式或名称的货币充当这样的角色。
网络金融必然出现与之相应的网络货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金融体系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引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不断丰富传统金融服务手段,由此提升其金融服务水平,更大范围与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业更便捷、更安全、更灵活、更有效的客观需求,由此实现互联网金融所提倡和注重的开放、民主、尊重个人自主选择的变革理念。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网络货币的设计理念顺应了这样一种变革诉求,自然也就拥有了一定的生存基础与发展支持。随着互联网经济活动与实体经济活动相互渗透与联系的日益紧密,互联网货币介入实体经济活动的范围与程度将日益广泛深入,互联网货币在一些领域替代法定货币也是大势所趋。
经济安全
须谨防“货币阴谋”
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的准电子货币,从2010年入世以来,便被爆炒上涨了上万倍。中国是比特币市场的“后起之秀”,虽然参与比特币交易晚于美、德、法、英等国,但比特币在中国的发展却很快,中国不仅是比特币最大的交易市场,也是比特币交易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对于后来进入比特币市场的中国参与者而言,在比特币没有法偿性以及政府信用保证的前提下,盲目跟风,高位接盘,过度炒作,无疑将面临巨大的投资、投机风险。因为相对于比特币的初创者与先期进入者及其宗主国而言,他们已远远占有了比特币市场分量与持有成本的绝对优势,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投资者进入比特币市场,主要还是通过比特币交易获取价差之利,比特币的暴涨无疑增大了后续投资者的风险,一旦比特币价格暴跌,后续进入者将血本无归。这样的财富游戏,就像一个巨大的“财富黑洞”,通过比特币的炒作,稀释和转移中国人的财富,实现经济劫掠与财富侵蚀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残酷的现实。
如果如此疯狂的投机势头持续下去,在缺乏有效、必要的监管与信用支持的情况下,比特币交易量与参与者数量达到相当规模时,一旦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或价格暴跌,不但会造成参与者个人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的金融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现代金融需要
高战略眼光与探索实践
电子网络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普及与广泛应用,一方面大大拓宽了金融服务范围,增加了金融服务内容,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其高速、快捷、复杂多变的网络技术也将金融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新、更复杂、更广阔、更多变的发展平台与发展空间,它向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思维理念。虽然比特币只是现代网络科技在金融领域的一个创新,但由此展现的观念技术足以颠覆某些传统的金融运行模式。
顺应现代网络科技对金融业发展的需要,我们须从金融业的长远发展和应对未来更复杂、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出发,从战略高度构建金融业的发展平台,包括金融体制、金融体系、金融监管等内容。可以预见,必须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金融体系,建立健全高效安全的金融运行机制,特别是针对网络金融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外部游资对国家经济与金融安全带来的风险隐患。
在金融实践领域,由比特币和其他电子网络货币变革带来的网络交易成本的降低与交易通道的便捷,以及可实现部分传统货币的职能等,一定意义上挑战着传统金融的交易规则与交易模式,这在客观上也促推着微观金融未雨绸缪的适时革新,以应对快速发展的网络金融在跨越时空方面对安全、高效、便捷、及时性的内在需求。
拓宽投融资渠道
力保公众财富不被侵蚀
比特币之所以短时间内在中国大行其道,除了它所具有的财富“示范效应”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乏多层次、多渠道,规范有效、持续稳定的金融资本市场。公众可选择的正规投资渠道有限,已有的金融资本市场由于市场化程度低或发展不规范,难以实现投资者长期稳定的保值增值目的。在持续通胀,货币贬值,投资不获利,或投资难获利的现实压力下,不少投资者选择了类似比特币这样投机性强,风险性大,回报率高的不规范品种。
随着社会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民众对自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与保护投资者经济利益着眼,须进一步推进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与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市场化,从制度层面为投资者提供安全、高效、规范、健康的投资场所,确保投资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与改革红利。